前些時看公共電視《我們的島》,節目中提到墾丁的寄居蟹現在都找不到貝殼寄居了,只好改用人類留在海岸的廢棄物——瓶蓋、玻璃瓶、燈泡頭……。看到寄居蟹背著瓶蓋匍匐爬行的畫面,真令人心酸。

小時候也曾和親友到墾丁、佳樂水玩,在遊樂區步道旁,有攤販在賣一些海洋動物,寄居蟹是其中一種。《我們的島》說,這些攤販賣的寄居蟹,牠們的殼都是國外進口的。
蟄居台東,這裡離海很近,散步就可以到海邊。比起新竹南寮(以前住新竹時偶爾會去玩),台東的海灘算是乾淨許多,常見的垃圾(漂流木不算),只有保力達、維士比之類的深色玻璃瓶,要不就是釣線、啤酒罐——很明顯地是來海邊活動的釣客、遊人留下的。

台東這邊是礫灘,環境單調,看不到寄居蟹。有流狼狗在海邊遛躂,大部份是黑色的米克斯。還記得今年三月剛來台東時,在住處附近看到一群聲勢囂張的流浪狗,裡面竟然有米格魯。最後只有一隻狀似拉布拉多的小狗留在這個社區。夏天的時候,有一隻跛行的深黑大公狗消失了。我覺得牠應該被車撞過,後來逐漸復原,只是挨不過這個夏天。

我想起故鄉,老家所在的路上,車來人往之間,有一隻流浪的大型母狗,花色明明不是黑的,大家卻叫牠「小黑」。被鄰居發現時,年老的牠已經身懷六甲,一個做慈濟的媽媽帶牠去做流產兼絕育手術……。小黑就在街坊定居下來,慢條斯理地串門子,身材漸形走樣(由極瘦到豐腴)。牠似乎能夠認人,誰是本地人,誰是陌生客,大家都誇小黑很聰明。有一度被養豬場的人抓去當看門狗,但牠自己又跑了回來。真是一條好狗。

唸小學的時候,國語課本上就有城鄉差距了。課文中的河川是發臭污黑的(大概是淡水河吧),我鄉的牛欄河卻還十分清澈,有魚有蝦。作文課時,面對八股的作文題目,我發現自己陷入一種無法下筆的窘境——童年的生活周遭,好像沒有經驗過什麼環境污染耶……

直到有一天,大隊人馬來到牛欄河摸蝦,我們赤足走在河底,感覺清涼的水流,我伸手入水,隨意搬動石塊,出水之後,卻發現自己的手掌鮮血淋漓——被一塊深色的玻璃碎片劃破。不痛,只是血量很多。我先行回家,當時還住在一起的阿婆,看見我的手掌流血,就到隔壁的菜圃掐了一片南瓜葉揉碎、擠汁,敷在傷口上,血一下子就止住了。


■延伸閱讀>>
《我們的島》第 226 集 塑膠寄居蟹
寄居蟹資訊網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