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格串聯《五個最愛的作家》——這該怎麼寫,我沒有「愛」的作家,之前被點到名時,怔了一會兒,也試寫了一、兩次,終不能成篇;現在隔一段時間了,我想我可以寫【五個作者】這個題目,談我的閱讀經驗中,令我驚訝(驚喜)的作者和作品。

1.皮藍德婁→《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》

大學時代讀英詩和西方戲劇,讀到這個劇本,才知道現代戲劇,或藝術的可能性,原來可以顛覆習以常的一切。後來有一段時間,常和友人跑小劇場,深深覺得作表演藝術的人,身體和心靈都具有很大的能量,劇場是能量的交換場,觀眾如我,彷彿在觀眾席吸收日光,進行光合作用一般,每次看完好戲,都有一種心靈充盈的感受。

相形之下,文字這種形式,要發生類似的效果,就比較不容易。2.奚淞→《給川川的札記》

高中時代,常常蹺課上圖書館或後山,警告和病假不計其數。在那段潛遊圖書館書架間的日子裡,我翻了不少陳年的書,但像一些西洋文學《XX姑娘》或《傲慢與偏見》之類的,我都讀不下去。後來讀的都是一些樹木、自然圖鑑。

某日,在圖書館我讀《張老師月刊》,裡面選錄了一篇奚淞的文章【蛻變】(收在《給川川的札記》這本書裡)。當時慘綠少年(或成績慘紅)的我,深深被奚淞溫暖豁達的文字感動。【蛻變】寫的是少年蛻變前的苦悶、人生的變化,和彼時我的境況遙遠地呼應著。我後來有去找奚淞的書來讀,他的東西(出版物)愈來愈偏向佛理,前陣子還出了一本《大樹之歌》(佛畫集)。

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觀偏向佛家(無常),但對目前所見的宗教建制,不大以為然。

3.Umberto Eco→《玫瑰的名字》

一向很佩服偵探,從福爾摩斯到柯南,連帶地佩服偵探小說家,而——如果這個偵探小說家還是一位符號學學者,我只能目瞪口呆了。

唸研究所時,對符號學很有興趣,就碰到了 Eco。前些時,《達文西密碼》火紅時,國家地理頻道為此訪問 Eco 對書中情節的看法。只看見鏡頭裡一個大鬍子,認真地用英文說:" Money! Money! "(意思是那些歷史人物的動機,不過是錢。原諒我忘記《達文西密碼》裡的故事細節。)

4.簡媜→《月娘照眠床》

我啟蒙得很晚,是那種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麼的小孩。當然,後來知道為了什麼,也沒有什麼用。在鄉下國中那段高壓的升學歲月,我自己去唸一些文學性、考試不會考的東西。簡媜的《月娘照眠床》,被彼時(國、高中)的我翻得爛了,很喜歡簡媜用簡單、方言化的文字,去捕捉記憶和生命的場景。

後來去找簡媜之前的書來讀,也讀到她如釀橄欖的青春時光,直到最近,也在報端上偶遇簡媜,文字讀來已經是一個成家立業的「女士」了——不再酗咖啡了嗎?也不再年輕了嗎?

書不會老,寫書的作者會老。因為閱讀的關係,我似乎同簡媜一起變老。

5.佚名→一部描寫賽鴿的日本少年漫畫

我的近視是看漫畫書來的,小學時代因為母親禁止,我都把租來的漫畫藏在外套裡,偷渡回房間的棉被中,暗無天日地閱讀。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賽鴿漫畫,描寫一名少年一步一步地踏入賽鴿的世界(他們使用一種特別的計時鐘,養鴿的規矩也十分有趣)。看到後來,自己也想養鴿子了,不過當時我們家養來的鴿子,都是端上餐桌的肉鴿。

紀念這永恆的一千度近視。感謝少年漫畫一直陪我到現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