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:翻滾吧!男孩(紀錄片)
導演:林育賢
出品:2005

公正國小的教練帶著體操隊低年級的小朋友,從宜蘭遠赴島嶼另一端的高雄,參加全國體操賽。在一個中景的鏡頭裡,教練側身望著背景裡的原住民小朋友,他們普遍地膚色黝黑。

教練說:去年我們就是被他們打敗的。原住民小孩比較耐操。《翻滾吧!男孩》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,它把一個尋常國小低年級體操校隊的訓練過程,透過活潑的鏡頭語言和可愛的動畫,包裝成一個兒童版的奮鬥成功的勵志故事。片中翻滾的男孩迅速地成為媒體的寵兒,代言多項公益或商業的活動,一時之間,翻滾的男孩成為「某種」成功的角色典範。

《翻滾吧!男孩》的宣傳文案寫著:

幾位來自不同家庭的小男孩,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脾氣,唯一的共同點是──下課後,不打電動不去麥當勞,直奔體操訓練場。

「再苦也要練下去、哭完繼續練下去、生完氣繼續練下去、摔倒爬起來再繼續練下去、再痛也要練下去…」

難道,這些小朋友都瘋了嗎?

跳脫沉重批判式的傳統紀錄片,本片在熱鬧無比的流暢節奏中,呈現輕鬆幽默的影像觀察,從教練對小朋友嚴父兼慈母的關愛、教練自己的心路歷程,到當年隊友失聯四散的感嘆,今昔對比之間,點出對國內體育養成環境的省思。

在這裡,紀錄片的作者已經自承,他「跳脫」了沉重批判式的傳統紀錄片,《翻滾吧!男孩》讓觀眾輕鬆地走出電影(院),也許片中兒童被成人(教練與家長的共謀)壓迫的肢體、肉體的疼痛、集體規訓下的相濡以沫、涙水、種種,還能引動我們這些擁有集體傷痕記憶的過來人的心弦——是啊,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,只是把體操換成學業,把全國體操賽,換成聯考……。

訓練的空檔,紀錄片作者問小朋友:為什麼要練體操?他一連追問了幾次,這個小朋友都說:「不知道!」

片中的教練和家長,代替小朋友回答了這個問題。而《翻滾吧!男孩》大聲地唱著:「有夢就去追!不要覺得累!」

體操是誰的夢?

體操是宜蘭縣公正國小的夢。

『1984年9月依教育部指定成立「體育實驗班」,從3年級時開始公開甄選具有兩專長潛力的學生,經智力測驗、體能測驗及術科專長測驗後,精挑細選出適合的學生施以五育均衡發展的學習。

公正國小表示,獲選的學生,在教練依照個人潛能下,施以系統化的訓練,從小培養學童的協調性,訓練柔軟肌肉、耐力、瞬發力、並涵美感情操,提升美育境界,而獲選的學生,對於個人的自我要求的提高,也成為進步源源不絕的動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經由體操隊培育出來的公正國小校友,已成為宜蘭縣參加區運及全中運的主幹,甚至已成為台灣國家代表隊成員,是台灣體操運動的搖籃。』(摘自《東森新聞報》

體操也是台東縣台坂國小的夢。

『《翻滾吧!男孩》紀錄片,打響了宜蘭縣公正國小體操隊的名聲。台東縣達仁鄉也有一群小小體操高手。台東縣台坂國小被稱為體操界的紅葉傳奇,校內僅54個學生,其中10名為體操選手。在全國錦標賽中奪得12面金牌,與大陸兩岸五地的比賽,也獲得亞軍。因為這些優異表現,再加上原住民天賦異稟的運動細胞,教育部體育司因此推動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畫,希望讓原住民學生的運動潛能得以發揮。

台坂國小本來以發展棒球為主軸,直到董恆毅教練到學校任教,才改為發展體操。「他們下課沒事,我專長是體操,所以就抓他們來玩。」董恆毅說,台坂國小大多是單親與隔代教養的家庭,因此下課後,孩子容易在外遊盪,他認為,與其如此,不如找個運動讓孩子玩,「當時什麼器材都沒有」,董恆毅回憶剛發展體操的辛苦,「我們都在草地或走廊翻滾;沒有墊子,就拿漁網包樹葉充當」。

運動選手最大的夢想,無非揚名國際,但萬一無法功成名就呢?台灣對於選手的生涯規劃不足,從紅葉之子的現況可見一斑。

台坂國小的賴家慶今年5年級,學體操已經5年,一開始只是去玩耍,沒想到一翻滾,就翻出長遠的興趣,賴家慶靦腆地說:「拉筋很痛,有時候也想放棄。」不過一想到爸媽的支持,賴家慶就有信心持續練習。他表示家裡很窮,「練體操第1名就有很多錢!」若無法成為金牌國手未來的規劃,他說會繼續唸書。然而4年級的尤洪翔則愣愣地無法表達。……』(摘自《立報》

體操是「翻身」的夢,可能不是小孩的夢,可能只是成人的夢,可能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夢。這些《翻滾吧!男孩》並沒有告訴我們,「跳脫沉重批判」的本片只能說出:「有夢就去追」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