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:淡水公司田溪.印度草木樨(豆科)上的蛾類幼蟲


#2:淡水公司田溪.印度草木樨上的蛾類幼蟲


#3:淡水公司田溪.印度草木樨上的蛾類幼蟲


#4:山葡萄(葡萄科)長葉的情形不錯,白色高盆裡的是月桃(薑科)和吊蘭(百合科),春天時吊蘭開花,走莖上也長出新的植株。


#5:初春開始的附石實驗,兔腳蕨(骨碎補科)的部份似乎都失敗了(可能是太早做)。只有這「顆」毛馬齒莧(馬齒莧科)活下來。


#6:原本種在「冰淇淋桶」的田字草(蘋科)分成兩大叢,一叢種在這個膠盆,另一叢種在無孔的石盆。月前為了消滅土壤裡蠕動的蛆狀小蟲,我倒了消毒水的稀釋液進石盆裡,結果田字草元氣大傷,枯死了九成。猜想是否水生蕨類植物不耐消毒水(其他植物無恙)。


#7:夏日的女兒牆


#8:八角蓮(小檗科)長出第二片葉子,稍微安心了。


#9:仙人掌的盆子被風吹落摔破,我只好分成兩小盆,其中種在大盆的快開花了。淡水的風有時會讓我想起新竹的九降風。大盆是在承德路上的「聯合花市」買的,黃色的標籤上面寫著售價60元。


#10:種在玻璃杯裡的多肉植物,生活環境十分惡劣,後面的百合科(十二之卷/虎紋鷹爪草)已經換了盆,日前抽出唯一的花梗,可惜被我不慎折斷。


#11:「為母則強」這句話也適用於植物吧,種在花槽裡的山芹菜在五月開花後,原本柔軟的莖似乎在一夜間抽長,質地也變得堅韌,好讓種子可以長在高處,散佈得更遠。而人類想到的是,葉菜宜在開花前採集,否則葉片就會老化,難以入口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