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周易正(行人出版社主編)(20081103.中國時報開卷版)

德佛拉塞克(Miroslav Dvoracek)踏進宿舍的時候,捷克警方已經等在那裡。無論原本他抱持願望是救國,還是一個007的人生,在1950年3月14日的7點30分,所有的夢想都已經破滅。

為何德佛拉塞克才剛返國,祕密警察就獲知他的行蹤?最有可能背叛他的,就是他寄放皮箱的女性友人Iva Militka。不過,Militka對此也同樣訝異,她最能夠懷疑的,就是自己的男友、後來的丈夫Miroslav Dlask,他是唯一知道那只皮箱的人。

這個疑問積壓了40年,遠遠超過德佛拉塞克22年的刑期,這段夾雜愛情的諜報劇,一直要等到半個世紀後才有了新的發展。據稱,告密的人不是這對夫婦,而是那整棟宿舍後來在世上最知名的人物:米蘭.昆德拉。

■小說家=告密者

2008年10月13日的捷克政治周刊《Respekt》報導,有一份祕密警察的文件指出,當年,就在德佛拉塞克踏進Militka的學生宿舍3個小時前,昆德拉走進當地警察局密報,文件上同時留下了「米蘭.昆德拉」的名字與生日。

這份文件經由捷克「極權主義政權研究所」發現及公佈,在周刊上刊出,立即引起國際注意。兩周來,全球媒體無不以顯著篇幅討論,昆德拉本人則打破25年來拒絕採訪的慣例,出面反駁,並強烈要求周刊道歉。

在一般狀況下,「官方」文件的真偽沒什麼好懷疑的,但因為涉及國際知名人物,以致事情變得更為複雜。

一位少數仍存活的當事人,表示親耳聽過Dlask坦承曾向祕密警察告密之事,因此出現「Dlask冒用昆德拉之名報案」的說法。許多國際人士也出面為昆德拉發聲,例如前捷克總統哈維爾便挺身表示:「就算昆德拉真的去告訴警察那裡有個間諜——雖然我認為不可能;我們也應該嘗試——至少應該嘗試——用那個時代的三菱鏡去觀看。」

■告密者的責任

1950年代是個背叛的年代。共產黨甫於1948年全面取得捷克政權,幾個月後即將舉辦審判秀以肅清異議分子,於是鼓勵各式各樣的告密。

「昆德拉告密」事件後,哲學教授Aviezer Tucker在《布拉格郵報》發表〈告密作為一種心靈狀態〉。文章指出,現在的市民社會否定「告密」,視告密為一種不可接受的社會行為,但在50年代,人民之間的仇恨與猜忌卻很常見。昆德拉自己早期的小說就曾描述,當時的捷克社會,就像一顆等著極權主義收成的果實,即使沒有政治目標或意識型態的衝突,人與人之間也習慣性地互相猜忌、仇恨與不信任。這樣的社會不但無法組成對抗極權政府的社會力量,還會讓每個人成為告密者,反過來讓「國家」布滿眼球

這樣一個充斥著告密者的世界,歷經1989年天鵝絨革命、共產政權和平轉移之後,仍有太多曾參與「共產壓迫」的人士依然在位,於是社會急切要求劃開那條歷史的連續線——無論是用「以牙還牙」或是「轉型正義」之名:每個人都必須對付那個「邪惡共產黨」的過往。因此,去除共黨相關人物的法令順勢而生,這就是「除垢法」。

去年,華沙大主教Wielgus因為曾與共黨合作而被迫辭職;今年9月,一位捷克共黨檢察官被判刑8年,即使她已高齡86歲。換句話說,掀出昆德拉的舊檔案,其實只是這些後共產國家的「除垢」系列活動之一。

其實仔細一想,對於告密者的控訴與報導,難道不是被莫名其妙地扭曲了嗎?一個小小告密者,如何能夠造成他人22年的徒刑?真正的問題難道不是一整個可笑的系統?整個把「告密者」、「罪犯」與「祕密警察」組織起來的制度嗎?

極權主義將人民之間的猜忌與憎恨,轉換成告密的政治形式,賦予這些民間力量新的意識型態,壯大整個邪惡的政治組織,而在新的歷史誕生後,再把所有的罪惡,怪罪到這些被利用的人民

誰邪惡?是告密者?還是這整個告密系統?

■新的昆德拉

半個世紀過去,移民瑞典的德佛拉塞克不久前中風,他的妻子接受訪問時的回答,呼應了Tucker教授的告密世界理論。她說她不感驚訝,畢竟作家也是個人,而且,58年過去了,他們也不覺得道歉有什麼意義。

從目前的態勢看起來,「昆德拉告密」事件很可能變成懸案,因為雖然有歷史證據,卻也有豐富的詮釋空間。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,是那個為了保護女友不被牽連的男友,還是昆德拉,走進了警察局。

而作為讀者,我們也無法從昆德拉用文字織出的世界,得知作者是否會在1950年,為了某個理由而向警察告密。而更重要的,在當事人釋懷的狀態下,我們,一群身在異國的讀者,是否有必要去追究這件事的真相?我們如何看待「昆德拉告密」這個說法?這件事對我們閱讀他的作品有何影響?

或許如同「蘇東波」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一樣,共產國家的瓦解真正釋放了馬克思的思想;昆德拉成為告密者,也讓昆德拉脫離異議作家、政治作家的身分(如他所願),成為名副其實的「作家」。從此,我們不用帶著政治的角度、不用拿著流亡作家的身分,來分析《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》。從此,昆德拉的布拉格就成為一塊浮土,飄離歐洲,成為一個不屬於任何地方的真正虛構。

到那時候,我們是不是應該模仿哈維爾但書:就算昆德拉真的去告訴警察那裡有個間諜,我們或許就應該嘗試用全新方式,閱讀昆德拉的作品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