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店不死.jpg

※以下摘自石橋毅史著,楊明綺譯,《書店不死》(時報,2013)頁191-214

奈良先生說:「現在書店逐漸失去『一般性』。什麼是『一般性』,就是『往來』這件事,不是嗎?也就是作為在人們來來去去的地方,一間存在感再普通不過的書店,這樣的書店卻逐漸消失中。」

「我想書店說穿了,就是一種量力而為的工作吧!我有店面、有書,所以只能在這裡接待客人。但我覺得這樣就夠了,因為我想經營的書店就是一間很低調、凡事量力而為的書店。只要有一處小小的、讓大家能夠輕鬆走進來的空間就行了,這就是我的堅持。」

「我認為一味朝擴展領域的方向走,不是書店該有的模樣,經營書店還是要量力而為,一點一滴建立與客人之間的情感。店雖小卻擁有很多客人,用自己的方式將書交到每一位客人手上。」

「書店有身為書店的使命,應該說是不得不背負的使命吧!必須回應每一位客人、每本書的需求。只要客人有要求,不管什麼書都要想辦法弄到手,只要是關於書的事都要學習,否則被問倒就很丟臉了。這就是對所在地方應負的使命。」

「可是不知不覺間,這種精神已經蕩然無存了。當然客人不再要求也是原因之一,反正現要只要上亞馬遜就能買到書,或是去郊區書店買書,還可以順便逛一下超市。也就是說,由客人打造一家店的結構被破壞了。以往的模式是客人為了要求店家提供自己想要的東西,必須培養店家,這就是所謂的互惠性。」

「書店也是,重視的不再是與客人之間的交流,而是以銷量、資本力雄厚與否來決定一家書店的生存。」

「或許和本來想的有些不太一樣。我認識一位原本在東京開書店,後來像我一樣遷居鳥取,開了一間喫茶店的朋友,他說想在這裡悠閒地度過下半輩子。我也是想了很多之後,選擇書店做為我下半輩子的依靠。還沒開書店前的我,一直在找尋自己的人生定位,所以開了書店之後,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行。」

「成為賣書人之後,很多事情都變了。因為喜歡書,所以開書店。愛書人的生存之道,是自己當主角。賣書人的生存之道,則是客人至上。」

「我想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。這裡所說的客人,就是那些愛書人,也就是讀者。藉由與他們的交流,認識不同領域的人,不過這樣的說法帶了點企圖,不太好就是了。」

「開書店讓我結識了很多很棒的愛書人,這些人才是書店的主角,所以我的心裡感覺自己的存在越來越渺小。」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