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 厄夜變奏曲 (Dogville)
出品 2003
導演 Lars von Trier
編劇 Lars von Trier
演員 Nicole Kidman


《厄夜變奏曲》的形式是矛盾的,在一個廣大的舞台上,用標線 劃出房屋、街道,幾件傢俱,供演員使用,崇山峻嶺以簡單的佈 景代表,作者的用心明顯:《厄夜變奏曲》是一齣道德「劇」(劇場相較於電影的疏離效果)— —通透的場景(房屋沒有圍牆),角色的動作,人類的善惡均展示在看不見的觀眾(電影觀眾)眼前。

另一方面,導演拉斯馮提爾的特寫鏡頭仍帶領觀眾逼視女主角葛 瑞斯(Grace)的臉部表情,不避諱溢出過多的情緒。

矛盾的形式 建構了一個寬闊的詮釋空間。 光是在故事發生地點、角色的命名上,就洩露了《厄夜變奏曲》 的「宗教性」(我想,一個熟悉基督教教義或文學的人,一定可 以就這個角度作更完整的詮釋)——狗村(Dogville→Dog→God) 、葛瑞斯(Grace→神的恩典)、摩西(狗的名字),整部電影的 劇情似乎是上帝毀滅罪惡之地(基督教故事,我不熟)的變奏。

自始至終內心純潔、外貌美麗的女子葛瑞斯,即使遭逢最醜惡的 強暴,仍然一派清純。她人性本善的信念,被狗村人民無情地摔破(葛瑞斯珍藏的七個磁偶),但她仍然認為這是環境影響人性 ,直到她的父親(黑幫老大)出現,在車廂內父女兩人的辯論, 直指葛瑞斯的道德觀是一種自大的傲慢。

葛瑞斯的父親說:縱使狗村的環境險惡,但人性向善需要努力, 你認為他們夠努力嗎?

葛瑞斯作出極端的結論:他們並不如自己努力(在人性的實驗裡,讓狗村變好), 這世界上沒有狗村會更好。

在《厄夜變奏曲》裡,所謂的道德幾乎是建立在一來一往、有施有受的市場交換邏輯裡,葛瑞斯天真地信仰這人為建構的道德觀 ,她被狗村的「道德」所辱,而最後狗村也被同樣的「道德」( 人與神之間的道德?)所滅。

這齣「賞善罰惡」的(反)道德劇似乎在揭示人類社會道德的本質,而 無論如何,暴力在道德的背後伺機而動,人性如狗,善惡在一根 骨頭的得失之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