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道巴拉卡公路,騎機車上陽明山,原想到竹子湖去,沒想到轉錯彎了,騎著騎著,看到了馬槽橋。友人建議:「乾脆從金山回淡水……」


◎雙扇蕨的葉片

我們下午四點才上山,此刻天色已經不早。我心裡掛念著:「繞那麼遠的路,可能沒時間觀察和拍照了。」但心一橫,還是騎上陽金公路,一路迤邐而下。


◎雙扇蕨(幼株),別稱「破傘蕨」

我的時速大約三、四十公里,傍晚上山的車輛較多,山路迂迴,我的眼神還是常飄向路旁,我下定決心了——不管時間多晚,我要停下來看「雙扇蕨」。


◎雙扇蕨「常長在霧氣較重的空曠地區,如路邊坡地、岩壁縫隙」(《蕨類入門》,頁126)

對雙扇蕨的印象來自山間的車旅,大約是《蕨類入門》(遠流.2002)裡面敘述的,在北宜公路或陽明山上曾經數次看見這種長著巨大深裂葉片的蕨類。後來閱讀圖鑑,才知道「雙扇蕨」還是一種孑遺植物,約在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。

我跳下乾涸的山溝(燥白的水泥,似乎新築不久),舉起相機拍照。沿著山溝走上幾公尺,就碰上此行的驚喜——食蟲植物「毛氈苔」。


◎小毛氈苔,雙子葉草本植物,夏至秋季開紅色或白色花。

常在花市罩著塑膠杯販售的食蟲植物「毛氈苔」,沒想到可以在陽金公路旁的坡壁上發現它的野生族群,我對著這群嬌客猛按快門,回到家後,卻發現大部份的照片都失焦了。


◎群聚生長的小毛氈苔

但現場生機盎然,比任何盆栽或造景都要動人。相形之下,我那酷夏的陽台「角落花園」,實在貧乏枯燥極了。


◎金山風力發電廠

我們不敢逗留太久,記下毛氈苔的「住址」後,就繼續下山。回到平地,金山鄉一片暑熱,我們接續返回台北的車潮,沿著黃昏回到淡水。

延伸閱讀>>
1.食蟲植物組
2.[植物筆記]四月‧發現小毛氈苔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