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驚悚(Primal Fear)」「刺激驚瀑點(Usual Suspects)」—真相在哪裏?


「驚悚」與「刺激驚爆點」雖分屬不同的片型,但其處理的母題,卻有微妙的相似性,那就是「真相在哪裏? 」

李察吉爾在「驚悚」中扮演一個弔詭的角色,一方面堅持所謂正義的理想(—任何人在被証明有罪前,皆應視為無辜),一方面卻採取種種違反司法程序正義的手段,求取審判的勝利。

電影一開始,李察吉吉爾對採訪的記者說:「真相? 你要哪一個版本的真相? ……我呈現在陪審團面前的,就是真相。」電影最後,他發現自己竟被罪犯塑造的真相蒙蔽,於是回過頭質問那假扮雙重人格者的年輕罪犯,彷彿自命為「道德超人」。實際上李察吉爾這個角色,自始至終都是罪犯所塑造的真實的一部份;他的角色性格推動劇情的進展,宛若「伊底帕斯王」的美國法庭版,最後也理所當然地造成「悲劇」。

李察吉爾所堅持的正義理想(好萊塢通俗劇最終還是不能免俗地賦予主角一定的道德性),驅使他要在法庭內探索真相(因為片中呈現的芝加哥,檢察長和警方勾結,陷害甚至謀殺平民),電影的結局卻証明真相並非是他所能夠掌控的,「真相」存在更高明的人的手中。「驚悚」曝露律師的自大,同時也揭開司法正義的假面具,「正義」為聰明人與既得利益者所操縱,「真相」渺遠如鳥瞰下的城市街景。

相對於「驚悚」以通俗劇的手法處理「真相在哪裏」這個議題,「刺激驚爆點」卻以一宗黑幫喋血案件,顛覆觀眾對電影中所呈現的真實(「媒介真實」? )的認知。電影從一名在喋血案件中倖存的涉案人開始,藉由警探和涉案人的問答間,逐漸披露出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。正當真相一步一步地被揭開,所有的觀眾開始點頭稱是,理解整部電影的情節時,電影的結局卻告訴觀眾所有的真相都是那名涉案人在短短數分鐘內,憑著牆上的剪報拼湊來的;「刺激驚爆點」的觀眾處在「驚悚」中李察吉爾的地位,「真相」非真相的真相冷酷地劈面而來,既有的認知結構全盤顛覆—「真相不存在於一個半小時的電影中(或更精確地說,「真相不存在於電影結局中」),那它在哪裏? 」

當媒介不再以「真實」為最終產品時,觀眾將如何自處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