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5.07.15  中國時報
■張錫銘與無米樂
◎王文誠(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)


七月十三日上午九時許張錫銘在沙鹿中槍被逮,消息傳回東山鄉,鄉民「扼腕」於這位「現代廖添丁」的落網。另外,透過鏡頭論述了後壁鄉的「無米樂」,記錄敦厚溫良的台灣農村,樂天知命。兩件事似乎不相干,卻反映了我們的「農村」,或者說是,真實的台灣「農村」。「鄉下」,是徹底跟台灣發展斷裂的永恆邊緣,是「鄉」、是「下」、是「邊緣」、是「矮化」,是不同於台灣的「城」、台灣的「高技術」、甚至是台灣的「水果」!所以,鄉民只能在張錫銘挑戰電玩黑道及無法捍衛人民的白道之間,尋得一絲絲「英勇」的慰藉、膜拜,在一個不公不平,欠缺正義的社會底下投射「廖添丁」的形象。本來,官兵與強盜的定義,往往取決於權力支配者手上,是被建構的。同樣的故事,台灣在全球化轉型的過程中,參與國際制度,經濟全球化,在許多經濟學者建議讓農村「安樂死」的同時,「無米樂」所呈現的,並不是南部鄉下的真實「文化」,相反地,是一種意識形態的「馴化」,建構對「米」耕種的城市價值與傳承使命,「麻醉」農民「只能」認命安身,即使「無米」,都得「樂」


無米真的樂嗎?要不是有外出的子弟還爭氣、還幸運地有能力寄錢回家,要不是對生活只是餬口、只是承傳著某種使命的最起碼的滿足,要不是對生產的觀念只為了勞動,勉強還得起苗種肥料農藥的費用,無米,哪會樂?台灣變卓越了嗎?學術變卓越了嗎?動輒數十億數百億數千億的掠奪,我真不知道這比張錫銘的擄人勒索黑道,正義到什麼地方?

農村,真的是和台灣工業化、全球化斷裂的地方,是 Manuel Castells 所謂全球化網絡社會被排除的第四世界。單親、酗酒、失業、輟學、支離破碎家庭、新移民女性、隔代教養、農藥、及休耕政策的導致的土地使用癩痢化(見《中國時報》休耕啟示錄專題):掩埋垃圾事業廢棄物戴奧辛、擅挖土石、民宿、土雞城風味餐、庭院深深的城市富豪別墅,這些等同我們的農村。當那個生活在貧苦的家庭,父母靠清潔零工撿拾破爛所成長的小孩,國中輟學到城裡受盡奚落,讓都市人「呷夠夠」時,無數的少年「張錫銘」正在我們的農村裡面對挑戰真實地成長!認同那個不受制度保障的「認同」,在農村除了軍公教以外,農村的就業保障是什麼?遍地開花的鄉間工業區與工廠成了沒有勞工就業服務法保障的天堂,勞退新制在此「到不了」!

認同的力量崛起於永恆的邊緣。

(作者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