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◎碧沙漁港—「海鮮」

返回碧沙漁港,我們就近在漁市吃午餐。據說是臨時找到、可以接受團體用餐的店家,第一道菜是剖了兩半的幼鮪魚,一半作沙西米,另一半應該是另一道菜,但店家收走盤子以後,就沒有下文。(這是我第二次寫這篇旅遊札記,第一次寫的已經錯手送入 Cyberspace。二次寫的內容已經不同。)


◎碧沙漁港—大頭麗蠅停在公園某種植物的花序上

天氣燠熱,吵嘈、充滿商業壓力的市場,令人心慌意亂。用餐後,大家逛上一圈,就回遊覽車休息。


◎碧沙漁港—公園旁的島榕,葉卵狀橢圓或長卵形,先端漸尖或具短尾,基部明顯歪斜,同學提醒我:「看起來像台灣島。」


◎碧海漁港—修復中的船


◎龍洞岬—和美國小

巴士駛入和美國小旁的停車場,下車後,可以看到國小大門的海洋意象,卡通鯨魚、和熱帶魚妝點的藍色公廁,和後方枯黃灰敗的校舍,成了強烈的對比。通往龍洞岬的步道旁,有廢棄(?)的魚塭,大人帶著小孩在採集海洋動物(海星、螃蟹之類的),更遠的礁岩間,有人在浮潛。路上常見狗的糞便,要避免踩到地雷。


◎龍洞岬—和美國小涼亭頂上的藍磯鶇

這隻不怕人的藍磯鶇,又讓我們駐足。牠就停在涼亭的尖端,任我們擎著相機拍照。我的相機只能捕捉到牠的側影。老師說:「牠沒飛走,是因為牠還不認識台灣人。」藍磯鶇是冬候鳥,因為習慣停棲在屋頂、樹梢等突出物上,又被叫作「厝角鳥」(台語)。


◎龍洞岬—攀岩的學生社團


◎龍洞岬—地質景觀

龍洞岬屬於三千多萬年前沈積的四稜砂岩,四稜砂岩是由白色的石英顆粒組成,質地堅硬,在驚濤裂岸的衝擊下,形成一片亂石崩雲的地質奇景。


◎龍洞岬—地質景觀

老師說,有興趣的人可以匍匐在石頭上,請別人拍下自己「攀岩」的英姿。我們以攀岩者的絕壁為背景,拍了大合照一張。


◎龍洞岬—地質景觀


◎龍洞岬—地質景觀,在路上可以看見幾顆怪石,因為富含鐵質,呈現紅色。


◎龍洞岬—海岸

岩岸生態和台東的礫灘、沙崙的沙灘相比,顯得十分豐富。近在咫尺的岸邊就可以看到色彩繽紛的小魚。


◎龍洞岬—海岸


◎龍洞岬—海岸


◎龍洞岬—脈耳草,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
「別看它小小一棵,可能已經活了十幾二十年。」老師說。


◎龍洞岬—不知名的植物,花黃色,未熟果綠色,樣子有點像龍葵。


◎鼻頭角漁港

遊完龍洞岬,我們往鼻頭角尋找金花石蒜。同行的梁老師,研究所時代論文以金花石蒜為題,因此知道不少金花石蒜的秘境。而鼻頭角的金花石蒜,就長在漁港邊、尋常民居屋後的峭壁上,人手不可及之處。

以前自己也曾來過這裡,走馬看花,果然選擇性忽略了很多事物。當時的自己,和現在的自己,也不大一樣了。


◎鼻頭角漁港—漁船上的集魚燈


◎鼻頭角漁港—漁船上的漁夫腳

漁港就在省道邊,車水馬龍,路面和海面十分接近。港裡的海水是墨似地髒。


◎金瓜石—廢棄的銅礦場

趕在日落前,我們來到金瓜石,想一睹黃金瀑布在斜照下閃爍的美景,但是太陽掉得實在太快了,只看到迷濛的昏黃。


◎金瓜石—亮起的燈

天黑了,我們也踏上歸途。人們陸續在台北市、竹圍、淡水下車。同行的油畫課老師,不帶相機,只用雙眼。我覺得自己這次生態之旅,透過鏡頭看的時間太多,用心看的時間太少。在油畫課上,老師說:「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。」我想這是他選擇不帶相機的理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horen 的頭像
    fuhoren

    fuhoren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