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◎聯合報╱記者黃福其/整理(2009.08.10 05:40 am)

莫拉克颱風重創中南部,全台灣幾乎三分之二泡在水裡,「防災應視同作戰」,莫拉克考驗防災體系與政府效能,但政府表現卻有如「正規軍打游擊戰」,還不見打贏跡象。救援失靈,統合效率不彰,令人焦急又感慨。

這場大災難最可能的原因是台灣沿海溫度高、溼度大增,又被莫拉克帶進旺盛西南氣流捲進來,導致「長延時」超大豪雨。

五十年前八七水災一天降雨一千毫米,這次僅是中度颱風,卻下了二點五倍、甚至三倍雨量,令人匪夷所思,卻是氣候變遷的現象;北台灣雖有較完善的下水道、抽水站等防洪系統,若這次雨降在北部,肯定也負荷不了,不過北部救災經驗比較豐富。

政府十幾年投注極大資源在防災上,表面看似擁有完善體系,每遇天災就看見中央各單位排排坐,卻仍因部會間、中央與地方的「聯繫斷層」,導致效率不佳。

莫拉克風災氣象局修正降雨量等數據,相關單位應依最新氣象資料研判,包括情境模擬、潛勢分析、預報示警,以及最重要的資源調度預做因應。

例如降雨量暴增,水利署應計算淹水深度與範圍,農委會應預測土石流可能機率與位置,內政部則預估災民數、後續安置準備,消防署國防部則將災區附近人力、裝備、機具等資源彙整,上報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做為統一調度。

若能如此,無需地方首長透過媒體喊救命,中央也能給地方需要的資源,更不會問題發生後,互相大打太極。

事實上,中央是政策單位、地方是執行單位,過去省府兼具政策、執行功能,如今中央不懂地方需求及執行面,地方無法即時左右中央決策與資源,加上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災害頻傳;中央應設立防災總署,平時研究減災、防災、救災,建立計畫並演練,災難來臨就可發揮作用,不會災害一來,只見官員排排坐、卻無應有的統合效率。

總統難過、閣揆生氣,地方首長也委屈,我認為這些對苦等救援的災民毫無意義。如今面對南台灣汪洋一片,政府總該拿出具體、實際的動作。

時值政府組織法修訂之際,盼中央將防災總署納入組織再造,讓台灣未來有堅實的防救災能量;面對天災,人民需要老天的慈悲,更需要政府的智慧與效能!

(台灣省水利處前處長、台北縣前副縣長,現任台大教授李鴻源/口述;記者黃福其/整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horen 的頭像
    fuhoren

    fuhoren

    fuho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