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因為遛狗的關係,最近常去十八尖山。經常是傍晚下班車潮最多的時候出門,穿過車陣、廢氣、人潮才抵達自行車場旁、竹中後門的那塊停車空地。這裡的人車較少,一般人都停在博愛街入口。從這裡出發,人狗大約花四十分鐘,繞半座山就回家。
因為有了 iPhone,比起以前那只陽春手機,「手機隨拍」的相片品質提高不少,這些相片都是以 iPhone 拍攝。
#1:木棉的樹皮
#2:樟樹的枝條,這側的樟樹缺水。
#3:樟樹
#4:紅粉撲花(豆科)
十八尖山以前(早在清代)是「公墓」(供窮人自由擇處埋葬),日治時期才逐漸改為公園。這裡充滿了佛教氛圍,山坡四處分佈著小型的觀音廟。有人跡的地方,總可以看到相思樹(作為柴薪)。
#5:三月末,紅紅的木棉花上場。
#6:自行車場,有狗。
#7:蕨類叢生的小坡
#8:人跡穻至的地方,還可以看到較原始的原生林相。
#9:某種觀賞用的蕉科植物
#10:自行車場的階梯,這座自行車場的入口意象設計得很怪,高聳的階梯令人連想到「中正廟」。
#11:夕陽
#12:愛犬咪咪,昨天剛剪壞的毛型。
#13:自行車場旁的樟樹
#14:樟樹
#15:竹中宿舍後方的松樹
#16:上山的小路
十八尖山上的小路多歧,繞來繞去,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規劃?還是任熟客闢築?前日試走一條,果然從前山迷路到後山去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