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書名:七個環保綠點子(Seven Wonders—Everyday Things for a Healthier Planet)
作者:約翰雷恩
譯者:楊永鈺
出版社:新自然主義
ISBN:9576964466
出版日:2002年01月16日《七個環保綠點子》是一本簡易的環保生活手冊,如果人們能接受、善用書中的「七個環保綠點子」(分別是自行車、保險套、吊扇、曬衣繩、泰式河粉、圖書館和瓢蟲),人類或許可以找到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。
■自行車
相對於使用石化燃料的交通工具,自行車「不會造成交通堵塞,也不需為了鋪設大量道路,犧牲農地、國庫收入,以及可供棲息的美好環境」(頁50)。本書主張:「促使更多人步行或騎自行車的關鍵性措施,在於抵制都市漫無計劃的郊區擴張,以及鼓勵更稠密、更適合居住的都市環境」(頁61)。
這裡隱含著人類對自然「敬而遠之」的態度——人類應該密集地聚居在有限的空間(如公寓),縮小日常的行動範圍,以避免各種生活設施(像建築物、道路)切割自然環境。但都市化(人口的集中)也需付出許多自然環境乃至社會的成本,現今的都市化通常意味著能源過度消耗、擁擠、污染、高犯罪率……。本書的都市化主張,需要謹慎的配套措施。
■保險套
隱藏在保險套深處的是性行為和生殖脫勾,性純為取樂,除了保健的理由,也暗示著性從傳統的道德禁忌中解放。本書主張使用保險套,以降低人口數,因為人口壓力,幾乎等同於環境壓力。為了滿足人類生活所需,往往必須開闢更廣闊的農田,興建更多的城市。
和保險套相對的是獎勵生育政策。就台灣而言,人口老化是嚴重的社會問題,因為我們的社會,從政府到民間,並未針對「人口老化/高齡化社會」做出積極的準備,只好冀望於「養兒防老」——獎勵生育,維持社會的生產力(青壯人口),繼續消耗自然,基本上仍是農業時代的思想作祟。
■吊扇和曬衣繩
吊扇和曬衣繩的著眼點在於節約能源(吊扇之於冷氣)和再生能源的使用(曬衣繩的太陽能之於烘乾機的電能)。石化燃料和電能,已像陽光、空氣、水,在人類的生活中無所不在,因為它們全面地覆蓋我們的生活,我們時常忽略製造這些能源所需付出的環境成本。
在本書前眾多的推薦文裡,有一位作者提到(因為書已經還給圖書館了,在此無法列出作者的名字),他之前到香港旅遊時,看見一棟公寓,家家戶戶都自陽台伸展出色彩繽紛的「萬國旗」(自家晾乾的衣物)。當時他以為這個雜亂的景象破壞了現代的都市景觀,可是當環保意識抬頭,如今他卻認為「萬國旗」是環保的示範。該怎麼說呢,「現代化」這個標籤背後隱藏了許多工業革命以降的資本主義社會意識型態,整齊清潔的都市景觀下,可能是遭到背棄的自然環境。
■泰式河粉和瓢蟲
泰式河粉是幾近素食的一道料理,內容以澱粉、蔬菜為主,而非肉類。西方世界對於自己的肉食傾向衍生出來的諸多問題(健康的、環保的),一直有某種程度的反省。生產動物的畜牧業相較於生產植物的農業,通常需要付出更多的環境成本。因此本書從人體健康及環保的角度,主張飲食應傾向素食。
在美國影集《六呎風雲》第四季中的某集,餐桌上只有素食的菇類料理,其中一人質疑為什麼沒有肉。劇中的地質學家就陳述了如上的理由,有人(奈特)就接口說,要辨認某種食物是否符合環保的要求,就看它離餐桌的距離有多遠(大意約是如此)。
至於瓢蟲(一種肉食性的昆蟲),是許多農業害蟲(如蚜蟲)的天敵,作者藉此闡述自然生態有其一定的平衡機制,人為不當或過度的干擾(如濫用農藥)通常只會破壞其中微妙的平衡,事倍功半。
■圖書館
紙本書的生產過程,從造紙、印刷到保存,需要付出高昂的環境成本(森林、紙廠排出的廢水……),因此紙本書並不環保。作者主張應該健全圖書館的體質(更完整的藏書,更便利的流通服務),提升借閱率,少一本紙本書(數量,而非種類),可以多一棵樹(?)。
這裡現實面臨的兩難是,在我們資本主義的社會裡,少賣一本書,意味著少一分收入,公共圖書館能否補貼圖書相關業者因此產生的獲利缺口,避免創作力衰竭的負面效應?時至網路普及的今日,網路閱讀人口愈來愈多,我一直認為紙本出版業,應該積極思考數位出版這個取向的價值鍊,重構適應網路閱讀時代的營利模式。
總之,環保運動也是社會運動,它不僅放眼於大自然的青山綠水,也應著眼於日常生活的細節。少花一度水、電、瓦斯,重複使用一個塑膠袋,種種都可能引致連鎖的效應,改變人類的命運、地球的未來。
(寫到最後,像在寫官樣文章,唉。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