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11061112.jpg 11061112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fuhoren/1307774299-68bebc8b871b21fa95ab17979c70307f.jpg)
#1:我計劃把窗台上的植物都換上陶盆,所以前陣子捏了不少。而我又不甘於傳統型制或圓或方的造型,筆記本裡的草圖還是奇形怪狀的居多。這次出窯的是「鯨魚系列」,分別是可愛鯨小藍、抹香鯨古意、和座頭鯨阿伯。
拍照的地點在電腦螢幕上,背景是租屋處的窗帘。
#2:陶盆上的藍色凝結的釉斑是所謂的「縮釉」,因為我不擅長上釉,塗得厚薄不均,入窯燒成時,就會發生「縮釉」的現象。
釉在使用前,如果因為久未使用,過乾過稠,必須加水攪拌均勻。如果像我上週陶藝課時,直接使用太過濃稠的釉,很容易上得不均勻。我已經可以預料到下次出窯的作品,也會縮釉了……
#3:尺寸最小的「小藍」,造型最成熟完整,卻是第一個捏好的。
#4:小藍的另一面
#5:正面看像「貓」。
#6:尾巴部分的洞有點多餘,看起來像章魚腳。
#7:中間尺寸的「古意」
#8:根據「腹部」的造型,在凹處穿洞,以避免積水。
#9:鯨魚系列陶盆都是四隻足。
#10:縮釉縮成「疣」狀的「阿伯」,因為體表分佈許多點狀釉班,類似座頭鯨的疣狀凸起,故名之。
#11:仰天長嘯……
#12:疣狀物的特寫
陶藝中「釉色」的部份還是目前的我比較難掌握的,但就這次的「鯨魚系列」來說,我還蠻欣賞這種缺陷美。覺得「縮釉」賦予它們很多表情。昨天我已經將它們種上黃金絡石、鈕扣藤、青苔等植物,效果不錯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