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上個週日,所謂七夕情人節,我踮著扭傷的左腳,從巴拉卡公路,騎車上陽明山,再從硫磺谷、新北投下山。一路上淋著牛郎織女流下的眼涙,我身心俱疲,渾身的雨滴。
連月來,一直在想爬上面天山,據(網友)說那裡可以看到山河海交錯的絕景,所以有意無意觸角都會伸向淡水的後山。我在網路上循線(從一個人名開始)找到「興福寮農場」,又發現「興福寮古道」可以通往面天山——儘管左腳仍然隱隱作痛,我仍趁著週日下午的空檔,探路興福寮。
◎興福寮往北投途中眺望北投
我和友人經淡金路,從北新路上山,經過北投子、水源國小,右轉北3,車行一陣,就q可看見興福寮農場的指示牌。這個農場似乎和小小的聚落緊密地結合,隨處可見農場的停車場標誌。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設,就是沿著道路築起的仿竹水泥製欄杆,和上面的白色長型塑膠花盆。膠盆裡的植物大半枯萎了,偶然可以見到的綠意,是景天科的多肉植物。
我們穿過興福寮,往北投騎上一段,再過去就是矗立在山間的公寓大樓式建築了。我們在視野開闊的地方暫停,眺望山谷下的關渡平原、觀音山和林口台地。山谷間層層疊疊的樹冠,構成一幅豐富多層次的綠色大畫,數以十計的蜻蜓在谷中半空盤旋,白鷺緩緩拍翅飛過。
◎洋落葵爬上沿著山路張掛的塑膠網(遠景為觀音山)
◎洋落葵在興福寮到處都是,喜歡吃的人有口福了
回頭往興福寮,在土地公廟前停妥機車。我注意到廟旁二棵老楓香,樹幹上爬滿苔蘚和蕨類。也有人釘了石斛蘭在上頭。淡江中學的網站中有一段介紹淡水名勝興福寮的文字:「興福寮標高353公尺,為面天山、向天池之登山口。因本身聚落景觀完整,留有不少傳統建築和珍貴老樹,陽明山國家公園將它和白石腳,列入傳統聚落保存。」
◎長滿附生植物的楓香樹幹和廟頂的青龍
可以看到公部門花了一筆錢在興福寮,之前看到的仿竹欄杆,還有眼前圍繞著二株楓香老樹的涼亭,都散發著一種庸俗的人工匠氣。
◎興福寮古道入口旁的說明牌,我懷疑是「中生代」的產品
我憑著(閱讀網路)記憶,半猜半疑地走進真聖宮旁的「巷子」,在小路盡頭找到了興福寮古道的入口。幾乎要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地開口歡呼了。大名鼎鼎的登山路線,竟然沒有明顯的指示牌。
◎在古道入口附近,有一座「古生代」的木製指示牌,傾頹在蔓草之中
◎入口處「新生代」的指示牌
因為腳傷,此行只能在入口附近蹓躂。我們看見「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」三種樣式迥異的指示牌或說明牌。古道入口前往右邊去,有一座三合院式的老房子,目前似無人居住,窗戶欄杆上塞滿未開啟的信件,收件者人名殊異,我在想也許這裡住的都是喜歡眼前山河景色的過客,幾年就換過一批。
◎入口處左近民房前,拴著一隻拉不拉多守門犬
往左,可以看到一座簇新的小木屋,門前友善的拉不拉多對生人猛搖尾巴,見我不理牠,才開始叫起來。我說:「不要叫。主人下班就會回來了……」(當時沒想到今天是假日。)
◎小木屋前的景色——觀音山.八里
我望著幽深的古道入口,暗許:「我會回來」。和友人往回路去,土地廟旁的涼亭已有鄉民「打嘴鼓」,興福寮不愁無處閒話,路口轉角都是露天或半露天的的「聊天室」。
◎興福寮掛在路旁水泥壁上的木製信箱
回去了、回去了。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,想到故鄉母親也許正在忙著張羅祭拜好兄弟的祭品,遊子的鄉愁奔馳在陌生的道路上,跟著夕陽愈來愈長了。
連月來,一直在想爬上面天山,據(網友)說那裡可以看到山河海交錯的絕景,所以有意無意觸角都會伸向淡水的後山。我在網路上循線(從一個人名開始)找到「興福寮農場」,又發現「興福寮古道」可以通往面天山——儘管左腳仍然隱隱作痛,我仍趁著週日下午的空檔,探路興福寮。
◎興福寮往北投途中眺望北投
我和友人經淡金路,從北新路上山,經過北投子、水源國小,右轉北3,車行一陣,就q可看見興福寮農場的指示牌。這個農場似乎和小小的聚落緊密地結合,隨處可見農場的停車場標誌。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設,就是沿著道路築起的仿竹水泥製欄杆,和上面的白色長型塑膠花盆。膠盆裡的植物大半枯萎了,偶然可以見到的綠意,是景天科的多肉植物。
我們穿過興福寮,往北投騎上一段,再過去就是矗立在山間的公寓大樓式建築了。我們在視野開闊的地方暫停,眺望山谷下的關渡平原、觀音山和林口台地。山谷間層層疊疊的樹冠,構成一幅豐富多層次的綠色大畫,數以十計的蜻蜓在谷中半空盤旋,白鷺緩緩拍翅飛過。
◎洋落葵爬上沿著山路張掛的塑膠網(遠景為觀音山)
◎洋落葵在興福寮到處都是,喜歡吃的人有口福了
回頭往興福寮,在土地公廟前停妥機車。我注意到廟旁二棵老楓香,樹幹上爬滿苔蘚和蕨類。也有人釘了石斛蘭在上頭。淡江中學的網站中有一段介紹淡水名勝興福寮的文字:「興福寮標高353公尺,為面天山、向天池之登山口。因本身聚落景觀完整,留有不少傳統建築和珍貴老樹,陽明山國家公園將它和白石腳,列入傳統聚落保存。」
◎長滿附生植物的楓香樹幹和廟頂的青龍
可以看到公部門花了一筆錢在興福寮,之前看到的仿竹欄杆,還有眼前圍繞著二株楓香老樹的涼亭,都散發著一種庸俗的人工匠氣。
◎興福寮古道入口旁的說明牌,我懷疑是「中生代」的產品
我憑著(閱讀網路)記憶,半猜半疑地走進真聖宮旁的「巷子」,在小路盡頭找到了興福寮古道的入口。幾乎要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地開口歡呼了。大名鼎鼎的登山路線,竟然沒有明顯的指示牌。
◎在古道入口附近,有一座「古生代」的木製指示牌,傾頹在蔓草之中
◎入口處「新生代」的指示牌
因為腳傷,此行只能在入口附近蹓躂。我們看見「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」三種樣式迥異的指示牌或說明牌。古道入口前往右邊去,有一座三合院式的老房子,目前似無人居住,窗戶欄杆上塞滿未開啟的信件,收件者人名殊異,我在想也許這裡住的都是喜歡眼前山河景色的過客,幾年就換過一批。
◎入口處左近民房前,拴著一隻拉不拉多守門犬
往左,可以看到一座簇新的小木屋,門前友善的拉不拉多對生人猛搖尾巴,見我不理牠,才開始叫起來。我說:「不要叫。主人下班就會回來了……」(當時沒想到今天是假日。)
◎小木屋前的景色——觀音山.八里
我望著幽深的古道入口,暗許:「我會回來」。和友人往回路去,土地廟旁的涼亭已有鄉民「打嘴鼓」,興福寮不愁無處閒話,路口轉角都是露天或半露天的的「聊天室」。
◎興福寮掛在路旁水泥壁上的木製信箱
回去了、回去了。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,想到故鄉母親也許正在忙著張羅祭拜好兄弟的祭品,遊子的鄉愁奔馳在陌生的道路上,跟著夕陽愈來愈長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