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#1:西洋蒲公英(菊科)
有時會看到網友在問何處可以看到蒲公英,其實淡水這裡很多,而且捷運淡水站對面,不知該稱為分隔島還是小公園的草地上,就有頗大的族群。這張照片是在油車口往沙崙的人行道旁拍的。
#1:西洋蒲公英(菊科)
有時會看到網友在問何處可以看到蒲公英,其實淡水這裡很多,而且捷運淡水站對面,不知該稱為分隔島還是小公園的草地上,就有頗大的族群。這張照片是在油車口往沙崙的人行道旁拍的。
上午天氣轉晴,雲層間透出輕淡的藍空,就改變原訂進城逛書店的計劃,騎機車遠赴金山鄉(一趟30公里),看丹頂鶴。而「人算」不如天算,天氣預報在冬天很難準確,走淡金公路到三芝,天空就飄起沾衣欲濕杏花雨,車過石門,吃個肉粽(滋味總覺不如軍中福利社的那顆),雨勢漸大,進入金山,冷雨就逼人到便利商店買件輕便雨衣了。
下關渡橋後,往五股方向,感覺成泰路的車流特別洶湧危險,進入五股市區,右轉凌雲路,街市之後是鐵皮屋的工業區,因為有大型道路工程正在進行,砂石車和單車勉強地擠在同一條路上,整個路段都是灰撲撲的,有種「工地感」。
山路開始,進入觀音山風景區的範圍,沿路或大或小的土雞城,大多數的店家都乏人問津。廣大的水泥鋪面停車場,空盪盪的,陪伴著醜陋的建築物。
在凌雲禪寺停妥車後,我們取道大眾化的硬漢嶺步道,往絕景前進。
#01:凌雲禪寺後方的山頭(被稱作「和尚頭」),左邊的小山峰頂長了一棵姿態不錯的樹。
週日偕友人再度造訪樹林口、三空泉一帶。
我們先沿著水泥護岸的小溪往下走,一路上是晴朗冬日的田園風光,老人坐在路口的水泥墩上閒談,小孩在土堆上獨自嬉戲,流水淙淙,彷彿春天提前到來。不久,就看到「三空泉休閒農場」和關閉的「咕咕鐘花園」。
#1往三空泉小路上的行道樹.果實像是綠色的小酒瓶→台東漆(漆樹科),別名「仙桃樹」,汁液有毒。
很久沒到沙崙。危險的玻璃碎片、瓶罐等垃圾依舊散佈在靠海的沙灘上,比較純淨的沙子在木麻黃構成的防風林邊緣。
#1 中正路油車口段.行道樹.印度橡膠樹(桑科)
12月9日(週日)上午,我們在鄞山寺集合,穿過鄧公里,往水源里。這是一次「健行」,所以大家走得很快。謝老師的文史解說雖然迷人,但總是被迫縮短。
◎水源地
「清末因淡水開港之利,本地也發展茶葉和藍菁成為高經濟價值之農作。目前藍菁已停產多年,茶葉也僅象徵性生產。」「由於本地有廣大之相思林,因此材薪極為著名。特別是以相思木燒煉的木炭(俗稱「火岸」)最特殊,早年這裡到處是炭窯、白煙……」
◎記者趙靜瑜/台北報導(07.10.31.自由電子報)
已經20歲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(簡稱兩廳院),雖然建築外觀與舞台機能都不比亞洲新興表演藝術場地,不過兩廳院昨天在國家音樂廳引進台灣首座綠牆「綠色交響詩」,一方面為兩廳院20歲慶生,一方面也透過空間改造,帶給兩廳院的觀眾更多的新鮮感。
今天逛「塔內植物園」(一個植物愛好者社群的網路論壇),發現農委會林務局已經把「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」的電子書放上網路了。當下省了好幾千塊。
週日下午造訪心儀已久的阿石伯睡蓮田,今日天色陰霾,沒有暑氣,反有秋意。我們深入三芝鄉的後山地帶,蓮田就在路旁,臨路的一邊圍起柵欄,原來已經不對生客開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