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片名 蜘蛛人 2 (Spider-Man 2)
出品 2004
導演 Sam Raimi
編劇 Alvin Sargent
演員 Tobey Maguire、Kirsten Dunst、James Franco
《蜘蛛人 1 》的最後一個鏡頭,是蜘蛛人跳上一根巨大的旗桿,巨幅的美國星條旗迎風招展;《蜘蛛人 2》的最後一個鏡頭,是 Kirsten Dunst 飾演的女主角 Mary Jane Watson,孤單地倚靠在蜘蛛人破落的公寓窗口,目送自己選擇的愛人為了公益,犧牲私人的生活。
黃昏夕照下,Mary Jane Watson 的表情顯得格外落寞。
承續第一集的通俗劇傳統,《蜘蛛人 2》更勇敢地將大量的通俗劇元素,摻入原本以青少年+男性為主要觀眾(喜歡科幻+動作,愛情只是配角)的超人英雄類型。這些衍生自通俗劇元素的情節(催淚如梅阿姨送 20 塊美金當生日禮物;衝突如好友喝多了酒,就巴掌相向……)讓《蜘蛛人》系列電影的角色增添了些許(刻畫淺薄的)人性,為原本疲態已現的超人英雄片找到商業市場的生機。
然而《蜘蛛人》擁抱的不僅是通俗劇,還有自美國 911 事件發生之後,瀰漫在政府、社會的國家主義保守氛圍,第一集的結尾蜘蛛人無緣無故跳上美國星條旗的旗桿,讓美國的精神象徵藉著好萊塢之力,飄揚在全球無數的電影院銀幕上;第二集中善盡蜘蛛人義務的 Peter Parker,愛情、學業兩頭落空,生活也過得窮困潦倒,但他依然選擇當「蜘蛛人」,正如梅阿姨說的:
I believe there's a hero in all of us. Gives us strength, makes us noble. Even though sometimes, we have to give up the thing we want the most.
→我想上面這段話,拿來當美國募軍的廣告詞,也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《蜘蛛人 2》裡高潮的一幕是蜘蛛人以孤身之力,拯救了地下鐵列車上的群眾。他虛脫地昏倒,列車裡的群眾伸出雙手,將他的身體高舉,移到安全的位置。露出真面目的 Peter Parker 讓眾人驚覺:「原來蜘蛛人只是小孩,和我的兒子差不多大……」
Peter Parker 甦醒,看見疏離的群眾都出面相挺,一個大男孩在群眾(愛看漫畫的小男孩再度出場,蜘蛛人是現在的小男孩、未來的大男孩的角色模範)欽仰的眼神中獲得認同和肯定,他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,與八爪博士周旋。
→我想上面這段情節,拿來拍美國募軍的廣告片,也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於是我不禁讚嘆命運的偉大(或有心人士的操弄?),讓左傾的紀錄片《華氏 9/11》(Fahrenheit 9/11) 和右傾的商業電影《蜘蛛人 2》在美國先後上映,可以預見的是《蜘蛛人 2》在票房上的成功,遠勝過《華氏 9/11》,商業電影在無形中體現了政治正確的國家主義——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,向邪惡帝國宣戰。
這是意識型態的大獲全勝。
出品 2004
導演 Sam Raimi
編劇 Alvin Sargent
演員 Tobey Maguire、Kirsten Dunst、James Franco
《蜘蛛人 1 》的最後一個鏡頭,是蜘蛛人跳上一根巨大的旗桿,巨幅的美國星條旗迎風招展;《蜘蛛人 2》的最後一個鏡頭,是 Kirsten Dunst 飾演的女主角 Mary Jane Watson,孤單地倚靠在蜘蛛人破落的公寓窗口,目送自己選擇的愛人為了公益,犧牲私人的生活。
黃昏夕照下,Mary Jane Watson 的表情顯得格外落寞。
承續第一集的通俗劇傳統,《蜘蛛人 2》更勇敢地將大量的通俗劇元素,摻入原本以青少年+男性為主要觀眾(喜歡科幻+動作,愛情只是配角)的超人英雄類型。這些衍生自通俗劇元素的情節(催淚如梅阿姨送 20 塊美金當生日禮物;衝突如好友喝多了酒,就巴掌相向……)讓《蜘蛛人》系列電影的角色增添了些許(刻畫淺薄的)人性,為原本疲態已現的超人英雄片找到商業市場的生機。
然而《蜘蛛人》擁抱的不僅是通俗劇,還有自美國 911 事件發生之後,瀰漫在政府、社會的國家主義保守氛圍,第一集的結尾蜘蛛人無緣無故跳上美國星條旗的旗桿,讓美國的精神象徵藉著好萊塢之力,飄揚在全球無數的電影院銀幕上;第二集中善盡蜘蛛人義務的 Peter Parker,愛情、學業兩頭落空,生活也過得窮困潦倒,但他依然選擇當「蜘蛛人」,正如梅阿姨說的:
I believe there's a hero in all of us. Gives us strength, makes us noble. Even though sometimes, we have to give up the thing we want the most.
→我想上面這段話,拿來當美國募軍的廣告詞,也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《蜘蛛人 2》裡高潮的一幕是蜘蛛人以孤身之力,拯救了地下鐵列車上的群眾。他虛脫地昏倒,列車裡的群眾伸出雙手,將他的身體高舉,移到安全的位置。露出真面目的 Peter Parker 讓眾人驚覺:「原來蜘蛛人只是小孩,和我的兒子差不多大……」
Peter Parker 甦醒,看見疏離的群眾都出面相挺,一個大男孩在群眾(愛看漫畫的小男孩再度出場,蜘蛛人是現在的小男孩、未來的大男孩的角色模範)欽仰的眼神中獲得認同和肯定,他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,與八爪博士周旋。
→我想上面這段情節,拿來拍美國募軍的廣告片,也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於是我不禁讚嘆命運的偉大(或有心人士的操弄?),讓左傾的紀錄片《華氏 9/11》(Fahrenheit 9/11) 和右傾的商業電影《蜘蛛人 2》在美國先後上映,可以預見的是《蜘蛛人 2》在票房上的成功,遠勝過《華氏 9/11》,商業電影在無形中體現了政治正確的國家主義——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,向邪惡帝國宣戰。
這是意識型態的大獲全勝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